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情系雪域儿女擘画西藏发展纪实
贯彻落实四次全会精神·年中看进展丨靶向发力纠治顽瘴痼疾
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标签一撕,发现竟是套路?1块7的饮料赔出1000块

发布时间:2025-08-20  来源:中国法制新闻网  字体大小[ ]

  2024年12月16日,秦某在某超市以1.73元的价格购买了一瓶贴着“折扣商品”标签的瓶装饮料。准备饮用时,秦某想看看饮料是否过期,却没有在瓶身上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直到撕开“折扣商品”标签,才发现被标签掩盖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该瓶饮料的生产日期为2024年10月15日,保质期60天,已过期2天。

  秦某认为,超市不仅用“折扣商品”标签将该瓶饮料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信息覆盖,还在标签上印着“打印日:2024/12/10,25/01/10”的信息,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要求超市赔偿1000元。

  超市则称,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指的是最佳食用期,超过保质期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并非同一概念,且秦某并没有饮用,未对其人身造成损害。秦某在明知商品已过期的情况下仍故意购买,只是想得到高额赔偿。

  协调未果,秦某将超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超市退还购买过期饮料的价款1.73元,并支付赔偿金1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秦某提交的证据,足以证实案涉食品系超市销售的食品,且该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禁止生产经营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超市关于“食品超过保质期不能等同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辩称,与法律规定不符。

  超市在案涉饮料上张贴“折扣商品”标签,遮蔽饮料自带的保质期标识,且在“折扣商品”标签上标注超过实际保质期的起止日期,足以误导普通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实际保质期的认知。故超市辩称秦某存在明知商品过期仍故意购买、从而获取高额赔偿的行为,法院不予采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安全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六条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具有已过食品标明的保质期但仍然销售的情形,消费者主张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明知”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超市作为食品的销售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应为第一位,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应明确告知消费者,且不能超过保质期后仍进行销售,其行为已违法。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超市退还购物款1.73元,并赔偿秦某1000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目前,超市已主动履行赔偿责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与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食品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定期对库存和销售食品进行检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消费者,遇到此类问题,应注意保留好购物小票、食品包装、食品本身等证据。若与商家协商未果,可以向市场管理部门投诉,还可以依据法律法规,通过诉讼途径维权。

  (作者:崔鹏宇 作者单位:临江林区基层法院)

中国法制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