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重温总书记对博物馆工作的殷殷嘱托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记抗洪救灾勇士关喜志:永远无法履行女儿的约定

发布时间:2010-08-11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小[ ]

   

关喜志生前图片。田海民 摄

 

松花江之子

——记沈阳军区某工兵团参谋长、“抗洪救灾勇士”关喜志

  新华网沈阳8月11日电(王天德、马令、秦富梁)2010年8月2日,关喜志的妻子手握着3张从吉林到北京的火车票,泪水涟涟。

  刚满6岁的小女儿撅着小嘴问:“妈妈,不是说好你和爸爸带我去北京,为啥不去了?”

  一直未向女儿说明真相的母亲,这一次鼓足了勇气:“爸爸牺牲了,咱们去不了了。”

  “啥叫牺牲?”

  “就是再也回不来了,再也见不到了。”

  “那我想爸爸咋办?”

  母亲一把抱住女儿,嚎啕大哭。

  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走了,他是带着遗憾走的——女儿荣获全国“未来之星”故事大王比赛吉林赛区特等奖,关喜志原定8月2日与妻子一起陪女儿到北京参加全国决赛,并提前半个月买好了3张火车票。

  谁都不曾想到,这,竟成为他永远无法履行的约定。

  

    8月1日,吉林松原市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坝附近,战士们将手中的菊花投入松花江,悼念在抗洪救灾中牺牲的战士关喜志。 

  千里松花江畔,留下他传承美德的佳话

  1972年6月,关喜志出生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南岸的双城市。自从7岁时父亲去世后,排行最小的他就开始捡煤核、拾废品贴补家用。

  19岁那年,穿上崭新军装的关喜志,给母亲重重磕了3个响头:“娘,儿一定干出个样来,不给您丢脸,让您过上好日子……”

  从此,关妈妈每个月都能收到儿子寄回的钱。

  12年前,关喜志与妻子相识。每次约会,他总是骑着一辆借来的破自行车往返30多公里,只为省下一元多的公交车费。

  他是两个家庭的顶梁柱——母亲身患重病,长期需要服药,二哥去世,大哥、三哥身患脑梗,姐姐们生活条件也不好,一家人都要靠他照顾。婚后,他又把年迈多病的岳父母接到自己家,妻子为照顾孩子和老人,只得放弃工作。

  “他特别节省,特别孝顺。”妻子说,“一件衬衫穿了7年,都发白了,我说去买件新的,他也不肯。”

  不肯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的关喜志,对待长辈却格外周到。每到节日或长辈的生日,他即使不能到场,也要托妻子送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孝心。

  妻子说:“今年农历三月初六,是婆婆76岁生日。他专程把老人从双城接到哈尔滨生日城,过了一次很气派的生日,老人高兴得掉了泪。他还常跟我念叨,要攒钱给妈换套好点的房子,可没等攒够……”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也总是慷慨解囊。在同事们的记忆里,从军19年中,关喜志曾先后为遇到困难的战友捐款至少2万元。

  而作为一个团职干部,关喜志的遗产还不足3万元。

  广袤松嫩平原,留下他坚实闪亮的足迹

  1991年冬天,新战士关喜志走进了吉林市哈达湾;

  2010年5月,参谋长关喜志带领官兵从哈达湾走向松原市哈达山驻训点。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回来。

  从哈达湾到哈达山,关喜志在这230公里路程上往返了19年,留下了两行坚实的足迹。

  战士、排长、参谋、连长、股长、副参谋长、营长……

  他先后参加和组织20余次军事演习和重大军事活动,3次荣立三等功,5项训练器材革新成果被沈阳军区评为科技进步优秀奖。2005年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任务,被联合国授予“二级和平荣誉勋章”。2008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妻子说:“2001年我们结婚时,喜志刚当连长,忙起来一个月都见不着人影,每次回来都夹着几本专业书。有时我也跟他闹脾气,嫌他陪我少,他总是笑嘻嘻地说,‘咱学历低,得笨鸟先飞’。”

  作训股长丛伟涛也忘不了关喜志挂在嘴边的“笨鸟先飞”,在他的记忆里,关喜志几乎从未在凌晨前休息过——他的课余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也许,这就是关喜志从数千名官兵中脱颖而出,从战士成长为团参谋长的奥秘所在。

  笨鸟先飞早入林。一批批参谋人员在他的“领飞”中,先后成长为集团军、军区的尖子人才。仅去年,他手下就有3名参谋在集团军比武考核中摘金夺银。

  关喜志生前所在团是国家19支专业抗洪抢险应急力量之一。今年6月上旬,在哈达山驻训中,他针对东北天气变化和汛情预报,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突出抗洪抢险预案演练。

  7月下旬,吉林遭到罕见洪涝灾害后,7000余只化学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中。根据救灾任务,部队从哈达山出发,兵分三路,投入了抗洪抢险。

  关喜志负责哈达山水域打捞任务的组织指挥。

  滔滔松花江水,留下他英勇无私的绝唱

  紧急!紧急!化工原料桶即将流入哈达山水域。

  7月29日,上级根据打捞需要发出命令:将架设在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坝前的浮桥向上游一公里处迁移。30日清晨,关喜志奉命指挥部队进行迁移作业。

  当日14时许,拖拽最后一组重达18吨的舟桥时,站在舟桥上的关喜志和4名官兵发现,水流瞬间增大,拖拽汽艇冒起了黑烟,被舟桥拖着不进反退。

   30米!20米!舟桥距大坝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被卷入闸门——

  关喜志果断命令:“解开绳锁!”

  紧接着,他大喊一声:“不要慌,跳!”

  4名官兵应声入水,关喜志最后一个跳入江中。

  在坝上目睹了全部经过的中国水电十三局职工孙艺明说:“当时,闸门离水面只有30到40公分的缝隙,舟桥高出水面至少20公分,他们如不跳,一旦舟桥被吸进闸门,会被‘磨成豆腐’!”

  据大坝技术员介绍,水闸下是个“U”形回水水域,水深至少10米,而且全是险恶的漩涡。

  5位官兵跳下舟桥后,即被卷入这“U”形回水水域,一次次被江水吸进去又吐出来。

  同在舟桥上的舟桥营副营长闫世成回忆:“我三次被吸进去、卷出来,闸门上的人伸着手就是抓不到我。就在我已经绝望的时候,突然感觉被托了一下,身体猛然浮出水面,闸上的人这才抓住了我。我上岸后发现,3位战友已被救起,唯独不见参谋长,托我的人不是参谋长还能有谁?”

  7月31日12时,搜救人员打捞起英雄关喜志的遗体。

  团长王朝晖说:“那天喜志是可以在岸上指挥的,他就是看水情险,不放心,才坚持上了舟桥。”

  关喜志牺牲后,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抗洪救灾勇士”荣誉称号。

  追悼会上,某集团军领导握着关喜志母亲的手问:“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关妈妈说:“我的娃,为抗洪牺牲光荣,做得对,没给祖辈丢脸,我们不给部队添麻烦……”

  关妈妈失去了一个好儿子。松花江多了一个英雄儿子!

  这位生在松花江畔、长在松花江畔、战斗在松花江畔,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牺牲在松花江中的“松花江之子”,以年轻的生命,树起了一座“铁肩担道义、仁爱铸忠魂”的不朽丰碑。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秀娟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