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欧洲三国之行,留下许多外交佳话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有多少公车真的为公务飞驰?

发布时间:2010-01-09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评  字体大小[ ]

      五月牛

      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钱江晚报》1月5日)

      我是一个公民,也是一个纳税人。作为公民,我关注的是政府的高效和勤政;作为纳税人,我关注的是政府如何合理使用和节约开支我们所缴纳的每一分税款。请诸君莫要笑话我的自作多情,因为这是属于我与义务对等的权利。看到媒体公布的这个惊人的公车耗资数字,我的心里更多的是一个纳税人的难过,因为我每天都在目睹着政府公车的轮子不停的转动,这么多的政府公车,有多少是真的为着公务在飞驰呢?

      其实,我们平民百姓在大吃一惊之余,又能怎么样?公车公私不分的“中国特色”恐怕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早些年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那是形容计划经济年代,公家的油水大家都能揩一把这一荒唐现象。如今,经济生活中的“公家概念”已经淡化,大家拿的现象几乎消失。然而,公车这一姓“公”的公有财产无形流失却因其依附着官员的权力靠山,反而变得越发严重。公车的油水平民百姓肯定无缘揩到(家里有人在公家当官、有权支配和使用公车者除外),而沾光的官员作为实际受益者,即便明知公车使用存在诸多弊端,也不太会拿自己的享受和方便开刀。

      公车看似姓“公”,其实相当多的是假公济私。这种政府花钱“养活”的“活宝”是其主人地位身份的一种附加物。一个官员无论他对公车的需要程度多大,只要到了一定级别,公家就得给他配车配司机,这种挂着公家名份,供官员支使的“活宝”,事实上已成了官员私人的附属品。受了这种公车诸般好处的诱惑,许多尚无资格配备公车的官员也都想方设法变通一番,给自己搞辆车子潇洒一回。

      我们这儿的农村有句俗话:家有良田万顷,不养“转颈”一口。“转颈”指吃食多而产蛋量低的鸭子。公车消费实则是一个效率不高,消耗特大的无底洞。除了享受公车待遇的官员外,管理公车的人员,驾驶公车的人员,还有许多为公车服务的修理厂,他们都是靠着每天运转的公车而滋润地活着的一族。用在公车上的钱花多少都有公家报销,谁会为每天不停流失的财富伤心呢?

      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未来政府“养得起”庞大的车队吗?这种忧虑实质上大可不必。各级政府的钱怎么开支还不是由各级政府说了算。公车的开支大了,只要在其它方面压一压,减一减,“庞大车队”照样会浩浩荡荡开动起来。而在公车风光的背后,比如教育投入的不足,社会扶贫资金的短缺之类的问题就只能留着纳税人自己去想办法了。

      作为普通的公民和纳税人,我对当前公车泛滥等乱象感到忧心,也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或举措加以整治,对公车使用进行必要改革,以确保我们缴纳的每一分钱都得到合理使用,政府更廉洁高效。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崟嶧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