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突击花钱≠突击乱花钱,2万亿怎么花?

发布时间:2009-12-15  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字体大小[ ]

     

    据报道,今年前11月全国财政支出56235.97亿元,仅完成全年计划的73.8%。外界一时有人担心,往年出现的财政支出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形今年将再次出现,全国财政部门将在12月“突击”花掉2万亿元的财政资金。随着公民纳税人意识日益增强,“突击花钱”的老问题今年再次引发热议:这预算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多出来这么多?明年如何调整?将来如何杜绝?[详细]

 提到“突击花钱”,总有几个问题让来百姓费解
    舒圣祥:财政部也几乎年年强调“要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令人费解的是,年年强调,为何却“防而不止”?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何预算批准可以花的钱,却总是花不出去?是预算本身就虚高,还是预算拨付的速度有问题?抑或,突击花钱本身就是一种最为有关部门乐见的花钱方式,因而已成为一种“人造惯例”?
    也叫肖恩:老百姓不敢花钱,这是去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中国人突然意识到的。而政府在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却又表现得不差钱,比如财政预算到了年底上演的这出“突击花钱”的戏码。我们国家钱真的多到花不完吗?
    中国龙猫:最奇怪的是,这年终突击花钱绝对不是今年的独创。因为报道说得很明白:“今年将再次出现”,什么叫“再次”,那就是已经有了先例。不知道为什么有众多专家把关的财政预算年年都在同一个地方出问题?
 “突击花钱”弊端显而易见,怎能不令纳税人担忧?
    km清如许:财政资金划拨环节多,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有个冗长的办理时段,如果再加上各环节都有个别官员把钱攥热了也不舍得放,那些早该划拨到位的资金,不到年终绝不到位,而其中的各类“潜规则”就无需赘述了。它不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造成浪费,影响财政支出预期效果的实现。
    西晃林中小林:众所周知,公共财政主要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预算不公开透明,就很有可能亏民生,“福”自己。比如,年底各大商场、图书大厦的“团购卡”处于“热销”状态,前来购买的预算单位络绎不绝。这不过是“年底突击花钱”的一个缩影。
    舒圣祥:年底“突击花钱”其实只是一种财政支出现象,它并不必然出现问题。现在“突击花钱”为何成为一个贬义词?因为它几乎总是成为财政资金浪费、滥发奖金福利乃至寻租腐败等的同义词。隐藏在年底“突击花钱”背后的财政支出低效率和财政支出违法性,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背景资料


突击花钱成惯例?

    从最近三年的数据来看,每年前11个月全国预算执行部门都只完成了不到80%的年度财政支出进度,12月份都面临巨额财政支出任务。

    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为4.65万亿元,而当年1~11月财政支出完成额度为37084亿元,完成预算支出额度为79.7%,最后一个月需完成预算额度为9400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预算支出为60786亿元,当年前11个月预算支出45825亿元,完成预算进度为75%,最后一月需要完成预算额度为14961亿元。

    根据翌年全国人大审议的有关报告,上述两年最终分别完成了年度财政预算的106.6%和102%。[ 详细>>> ]

 “突击花钱”背后的“懵懂”财政制定和执行

    坡怀七里:到年底了,如果不能把钱用完,一方面财政有可能把钱收回,另一方面下一年度的预算往往根据前一年度的基数变动,如果上一年的钱没有用完,那么可能造成本单位或者部门在下一年的经费争取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每个单位报预算的时候“余地”就留的大。
    何之一:一部分部门收支不透明,有的甚至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把平时不能“阳光下”操作的开支和年终乱发的钱物都在其中突击列出,掩人耳目,逃避监督。
    西晃林中小林 :造成这样的操作结果,主要是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的弊端引起的:一是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实。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单位打出了太多富余,财政款拨下来后一时又安排不出去,只好年底突击花钱。此类虚报预算的心理很容易分析,不是担心未来不确定因素多、无法预测,必须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弥补公用经费不足;或者干脆是受利益趋动,财政资金多多益善、不要白不要。
    二是预算单位前期执行缓慢。预算执行“前松后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或是计划做的较粗、前期工作抓的不紧;或是担心钱不够,前期不敢花;也有一些是客观因素,如因政府采购时间较长使财务支出时间后移;部分项目因为相关手续一时没能办全,使开工时间后移从而造成财务支出后移;因工程项目的检查验收周期等自身特殊性问题导致的后移等。
    三是部分财政资金拨付时间较迟并且数额不确定。就预算单位而言,下半年还能从财政部门“要到”多少钱或者财政部门还能追加多少资金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有的是“先期承诺,后期兑现”,还有的是空口说白话。一但财政资金在年底拨付下来,突击花钱成为必然之举。【详细>>>
专家说法

突击花钱:体制掣肘交织部门利益

    有业内专家介绍,体制不顺是年底突击花钱的主要原因。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表示,现行《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即从公历1月1日起到12月31日止,而审批预算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每年3月初才召开。这一制度执行的后果是年初的预算资金经过层层审批和各种手续之后,往往要下半年才能到位,从而导致支出执行进度滞后。 

    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表示,上述制度原因导致支出进度慢是很自然的事情,“问题不在于突击花钱,而在于花钱中是否违规。” [详细>>>]

相关阅读

年终突击花钱,不妨多用于民生

    笔者认为财政部门严防“突击花钱”的监管重点应该放在行政事业单位,要严防将剩下的2万亿支出预算花到增加行政运行成本、“三公消费”中去。

    对于社会公共服务产品投入,改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来说,财政预算资金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在其调查论证过程中往往是紧打窄算,象征性增加一定的比例。这也许就是近些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导致看病贵、上学贵、养老保险覆盖面难以扩大的主要原因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是将剩下的财政支出预算资金用于对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医疗、教育、养老的投入之中,即使是年终“突击花钱”也是无妨的,因为这是民心所向,是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要义所在,也是打消民众消费顾虑,拉动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 [详细>>>]

 摆在眼前的问题:突击花钱≠突击乱花钱,2万亿怎么花?

    滑力加 :既然财政部到年底还有许多钱没花完,就应当看看一到年底,真正还需要花哪些钱,又能节省哪些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有钱就应当为那些低收入者想想,雪中送炭,千万不要铺张浪费    
    形势大好:既然是财政“预算”了,那么这些钱怎么花都早定了,只是财政把该拨的资金仍握在手里没有拨付到那些单位,需要等到年底才集中拨款、付账、打饥荒,这是理财的一种定势思维,希望众多公共工程款项如期落实
    平义:钱可以突击花,但这些钱花出以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钱能不能使用到刀刃上?切记“突击花钱≠突击乱花钱”
    宋物语老竹:真的必须得在年底花出2万亿以保财政支出任务的完成,何不该将其投入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增加大众收入上去?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
 留给未来的警示:财政积习财政恶习,“突击花钱”怎么治?

    舒圣祥:说到底,年底突击花钱是一个“预算病”。制定上,它与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不公开以及预算软约束等都有密切关系;执行上,各单位为了保证下年度预算不被上次削减,更勇于年底“突击”。要杜绝年底突击花钱,不仅要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更要及时修改预算法,这也许需要一个过程。在此之前,如果暂时无法杜绝年底突击花钱现象,那么,至少首先要让年底突击花钱无法作恶。所以,对年底突击花钱予以更为严格的“突击监管”和“突击审计”,是当务之急。
    郑义:防止突击花钱,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应当区别各种情况,分而治之。比如,导致“突击花钱”一个重要原因——财政执行速度慢,它就存在三种情况:一是由于预算虚高;二是预算拨付速度慢;三是财政部门会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支援因特殊原因超支部门的追加经费。第一种情况应该严格防范,也应该严厉打击;第二种情况应在财政部门和相关行政部门内部加强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加快预算经费拨付进度;第三种情况则是一个工作常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需要严格审查,防止虚报开支。

全球公众传媒摘编:崟嶧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